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7月2日,华盛顿悄悄松开了两道对华出口的闸门,动作轻微,却足以让全球贸易晃三晃。明面上,这像是一次心照不宣的休战。
可谁要是真信了,就未免太天真。
稀土“半年一续”,美国巨头这次真急了
中美博弈真正的焦点,是一份新出炉的中美稀土协议。它名为协议,但实质上更像是一个为美国工业体系,特别是其军工体系,量身定制的新规则。
这个框架的核心内容听起来简单,中国同意恢复对美出口部分稀土。但背后附带了两个条件,每一个都极具分量。
首要的条件是每份出口许可的有效期只有半年,这意味着每隔180天,双方都得回到原点,一切都要推倒重来。
这已经脱离了常规国际贸易的范畴,变成了一种周期性的压力测试,直接考验着美国高端制造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承压能力。
第二个条件则是在出口类别上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红线。此次恢复的主要是民用级别的稀土材料,用来保障新能源汽车、消费电子这些产业的运转。
但对于支撑国防工业体系的关键战略元素,比如镝和铽,出口的阀门不仅没松,反而拧得更紧。
举个例子,一架F-35战斗机的制造,需要消耗超过400公斤的各类稀土材料,其中许多关键成分,在过去几十年里都源自中国。
现在,通向这些战略物资的管道被进一步收紧了。就在今年5月,福特在伊利诺伊州的电动车工厂,就因为等不来一批关键的钕铁硼永磁体,硬生生停摆了一周,公司的股价也因此受到了直接冲击。
汽车工厂停工,损失的是经济利益。但如果是军工厂面临这种周期性的断供风险呢?
这种每半年就要重新评估一次的供应链不确定性,对美国国防工业来说,是一种持续存在的巨大压力。把这一点想清楚,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方最近会主动撤销对乙烷和部分EDA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了。
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,就在美方采取这些行动的前一天,一位美国高级别财经官员还在公开表态,希望中方能加快稀土磁铁的对美出口,让供应量尽快回到几个月前的水平。
这番话的潜台词很清晰,即便中方已经有条件地放开了部分出口,美国的实际需求缺口依然巨大。他们急切地需要更多资源,来维持那些高度依赖稀土的产业链条。
可如果美政府以为中国的策略,仅仅是捏住稀土这张牌,那就把这场牌局想得太简单了。
中国锁人,美国“内耗”
其实,国内多家顶尖的稀土加工企业,最近都下达了内部通知。那些在磁材研发、提纯工艺等岗位上的核心技术人员,现在出国必须通过专门的审批流程,个人护照也交由单位统一保管。
这背后的逻辑也很清晰,中国并没有完全切断稀土矿石和初级产品的供应,让一部分资源流动起来,是为了维持全球产业链的最低限度运转,避免彻底撕破脸。
毕竟,链条一旦断裂,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。
但是,真正的核心技术比如高纯度分离技术、精密合金的配方、调控磁性能的工艺,以及掌握这些技术的人,正在被严格地保护起来。
中国的筹码,也并非只局限于稀土这一个领域。美国曾一度认为,只要限制乙烷出口,就能扼住中国庞大石化产业的咽喉。
可就在美方宣布解禁的前一天,中国与沙特合作的总投资超百亿的大型乙烯项目,核心设备刚刚在福建完成吊装。这个计划在2026年投产,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乙烯原料自主问题。
用于芯片设计的EDA软件也是同样的道理,美国的封锁,恰恰成了中国自主研发最强的催化剂。
现在,眼看国产替代方案呼之欲出,美国再来解禁,与其说是示好不如说是找一个台阶下。
更有看点的,是华盛顿内部显而易见的矛盾。
白宫内斗失控,北京一招“定期审查”
在特朗普时期的执政下,对华政策出现了公开的分裂。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,从白宫内部同时传出,让外界实实在在看到了其内部的矛盾。
前者是财政部的高官在国会听证会上大谈“再平衡战略”,主张用更紧密的经济互动来修复贸易关系。这几乎是在公开喊话,我们需要坐下来好好谈。
但几乎就在同时,国务卿在另一场发布会上,却宣布要收紧中国理工科留学生的签证。
商务部也没闲着,悄悄启动了新一轮针对半导体的出口管制审查,意图很明确,就是要为技术上的切割继续加码。
这种既想合作,又不愿放弃施压”的拧巴姿态,正在成为未来中美关系中最不稳定的变量。而这种混乱不仅让对手难以捉摸,更让自己的盟友心惊胆战。
美国说变就变,随时可能为了自身利益,绕过盟友直接与中国对话。这让那些被拉拢进“印太经济框架”的国家,突然发现自己此前的一致立场,变得非常尴尬。
看着美国可能随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与中国达成协议,那个原本试图共同对华施压的联盟,内部开始松动。
英国人动作最快,抢先用一份百亿美元的飞机采购大单,换取了美国对部分英国商品的关税豁免,算是交了“投名状”。
日本紧随其后,为本国关键的汽车产业划定了明确的底线,公开声明不能接受任何有损其汽车出口的条款。
欧盟眼看英国人尝到了甜头,也立刻调转船头,开始尝试绕开美国,与中国开启独立的稀土合作对话。
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,在全球经济下行、资源为王的时代,谁掌握了供应链的命门,谁就掌握了牌桌上的主动权。
那种靠拉帮结派、组团施压的冷战旧思维,越来越不灵了。
下一篇:没有了